2000年,微軟(Microsoft)選擇輝達作為該公司首部Xbox遊戲主機的繪圖卡處理器品牌,輝達完成了階段性的發展,後來2002年進入成長期,輝達躍升成為全美成長最快的企業。
隨著東西德統一,「無知之谷」一早成為歷史,以往的東德電視台不是關台,就是轉營為自由的媒體,不再成為政府喉舌。在沒有網絡的世代,掌控電視、電台和報刊,就能控制人接觸世界的途徑。
近年港人以至世上很多人都驚訝平行時空的存在,就是明明大家都在討論同一事件,為何另一方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資料和事實,而結論是這麼荒謬。有人將西德電視一台的簡稱《ARD》拿來說笑,說意思是「Außer Rügen und Dresden」,就是除了東北呂根島和德累斯頓都可接收(except Rügen and Dresden)。而極右翼在東德的崛起,這些親極權的政黨竟可得到不少選票,並進軍州議會和國會,就可知道這些選民的質素。很多高學歷人士也墮進了「無知之谷」,還以為知得很多。相反,其他東德人都會看西德電視和聽西德電台,獲知東德媒體無法知道的資訊
這些地區,包括東北部近波羅的海的地區,還有東南部德累斯頓周邊地區,鄰近捷克和波蘭邊境。人的本質就是愛偏聽,聽些喜歡的東西。《愛爾蘭廣播電視》(RTE)亦提出相似的看法,其認為歐盟公民去(2021)年從喀布爾撤離時給歐盟部隊帶來了改革的動力,而當前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的戰事則加速了該項改革的促成。
然而,《外交政策》也提醒,雖然歐盟在戰略指南中提到將加強與北約、聯合國(UN)、東南亞國家協會(ASEAN)、非洲聯盟(AU)等國際或區域戰略夥伴的合作,同時強化與美國、加拿大、挪威、英國與日本等國的雙邊關係,但歐盟在戰略發展上須留意,未來不應與北約發展成競爭關係。歐盟深知,雖然歐盟在軍事上應隨時備有兩個戰鬥群、約1500名兵力須處於待命狀態,但其實這些戰鬥群從未在戰事中實際部署過,這些部隊也相當缺乏兵源,若真的出現軍事威脅,恐難以立即做出反應。愛爾蘭外交部長柯伏尼(Simon Coveney)對此也樂觀其成,柯伏尼稱:「歐盟可以有多達5000名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士兵,並一同操演、工作、共享軍事設備,甚至能在短時間內應對威脅,如果愛爾蘭選擇參與其中,我們當然欣然接受」。戰略指南批准後,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進程有加速嗎? 儘管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,歐盟加速內部戰略改革的力度,且幾乎所有成員國也在戰事中不同程度的聲援烏克蘭,但歐盟似乎並沒有對烏克蘭加入聯盟的進程做任何的決策調整。
歐洲聯盟軍事委員會主席葛拉齊亞諾(Claudio Graziano)亦認為,整合各成員國的軍隊非常困難,但並非不可能,這取決於各國的政治意願,且該由哪個歐盟成員國主責領導快速反應部隊,軍事開銷及成本也是其中應考量的重點。」葛拉齊亞諾如此說道。
葛拉齊亞諾對此分析,北約當前至少有九個快速反應部隊,這些部隊比歐盟任何一個戰鬥群都更具規模,畢竟北約本就以集體防衛合作關係為基礎,歐盟必須清楚自身的快速部署能力不是用於和北約競爭,而是能與北約互補、合作,共同滿足區域、國際間的安全需求。文:張瑞邦(Tucker Chang) 歐洲聯盟部長理事會於2022年3月21日通過了一項名為「戰略指南」(Strategic Compass)的新安全戰略,歐盟表示,該安全防務計畫由「投資」、「行動」、「成員國合作」以及「聯盟安全」四大主軸所構成,並期望到2030年時,歐盟能達成強化聯盟安全及國防政策之目標。奧地利國防部長坦納(Klaudia Tanner)對此便表示:「我們需要更迅速的做好準備,特別是在當前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情形下」。歐盟也強調,為了在危機爆發時,聯盟能迅速且高效的採取行動,歐盟將定期在陸域和近海進行實戰演習、增強軍事流動性、強化歐盟「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」(CSDP)施行力度,並善加利用歐洲和平基金來支持相關合作夥伴。
為何歐盟會在此時批准其安全戰略? 《德國之聲》(DW)認為,塔利班在2021年8月14日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奪權後,美國和北約部隊隨即從阿富汗撤出,歐盟對此便加速制定了其安全戰略改革計劃。歐盟「快速反應部隊」有機會部署成功嗎? 歐盟若想有效部署快速反應部隊,則應提升成員國間在國防上的共同行動能力(Interoperability)。對此,美國國防新聞週刊《Defense News》轉述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特(Christine Lambrecht)的說法表示,柏林當局願意成為該部隊的核心,將會提供1500至2000名德軍加入快速反應部隊的戰鬥群中。「歐盟每年花費超過2500億歐元於軍事預算中,未來歐盟在這個項目上亦須支出更多費用,但我們也應思考如何更合宜的使用這些經費。
此外,快速反應部隊將會取代歐盟自2007年以來便已存在但從未實戰過「歐盟戰鬥群」(EU Battlegroups),並期望新部隊能在2023年開始定期施行軍事演習,為部隊的籌建做好準備。遭飛彈擊中的飛機工廠|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遭俄軍飛彈擊中的烏克蘭飛機工廠 「威脅正在加劇,若我們毫無作為,所付出的代價將顯而易見。
『戰略指南』會是歐盟未來10年的安全及國防政策行動指南,倘若現在不行動,更待何時?」波瑞爾於聲明中說道五、 所以俄羅斯賣石油給中國,中國應該會用人民幣支付。
而各個產油國家在收了很多的美元之後,由於在他們國內往往缺乏良好的投資標的,所以那些中東產油國家的富豪就會拿著美元到美國,去投資美國的股票跟美國的債券。因為對俄羅斯來說,收人民幣比收美元好太多了。而一旦美元喪失了作為世界各國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,那大量的美元就會回流美國,美元可能會大幅貶值,通膨可能飆升。但是俄羅斯賣石油給中國的時候,會要求中國用美元支付嗎?我想應該不會,因為俄羅斯已經被逐出SWIFT系統,而且即使俄羅斯收到了美元,那些美元也很可能又會被美國政府沒收。所以中國的政府跟權貴們接下來會怎麼做,我們不知道,但是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。他們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20年了。
因為只有普亭垮了,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,美國才有可能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,讓俄羅斯重回SWIFT體系,讓俄羅斯賣石油的時候繼續收美元,然後用那些美元去世界各國買東西。四、 然後美國跟歐盟又打算停止進口俄羅斯的石油,於是俄羅斯只好將石油賣給中國。
收了美元之後可能會被美國沒收,但是收了人民幣之後,將來俄羅斯可以用那些人民幣去向中國買東西,而中國除了高階的IC晶片做不出來之外,其他幾乎什麼都有在賣。那中國會願意用人民幣去向俄羅斯買石油嗎?當然願意。
如果普亭不垮,俄烏戰爭持續打下去,那中國跟俄羅斯就會合作,想盡辦法破壞美元的霸權地位。七、 而美國人不知道中國政府正在搞破壞,正試圖用人民幣挑戰美元的「油元循環」嗎? 我想美國人當然知道,而且會很緊張。
然後由於世界上大部分的工業化國家都需要進口石油,而買石油的時候必須支付美元,所以各個工業化國家在賣產品給美國或是其他國家的時候,也都會要求對方支付美元。八、 所以對美國人來說,俄羅斯的普亭政權必須垮,而且必須盡快垮。六、 所以最近中國政府的動作不斷。所以現在俄羅斯政府並不是沒有美元,而是他們的美元都被美國政府沒收保管了。
十、 我向來是個親美派,但是講到美元霸權跟「油元循環」,我總是覺得美國人勝之不武,佔盡了其他各國的便宜。因為中國的政府跟權貴富豪們都看到了,俄羅斯就是前車之鑑。
不管是對台灣還是對自由世界來說,那都是極大的災難。不過話又說回來,如果美元真的垮了,那現行的世界秩序就會崩解。
而偏偏那些代表美元的電腦數字都在美國政府的掌控之下,美國政府隨時可以將那些美元沒收。所以中國的政府跟權貴們將來要怎麼辦?要改用歐元嗎?要改用黃金嗎?要改用瑞士法郎或是比特幣嗎? 從這次俄烏衝突來看,使用歐元藏錢也是有很大的風險。
中國跑去跟沙烏地阿拉伯討論,說以後跟沙烏地阿拉伯買石油的時候,要直接用人民幣支付。因為現在世界上石油蘊藏量最高的10個國家裡,排名第一的委內瑞拉、排名第四名的伊朗、還有排名第八名的俄羅斯都已經跟美國鬧翻,他們賣石油的時候不會想收美元。所以如果普亭沒死、俄中結盟,美元的「油元循環」遭到破壞,那美國一定會死命保護台灣,然後逼迫台灣在賣高階IC晶片的時候,只能收美元,不能收其他的貨幣。中國跑去跟俄羅斯商量,說要建立一個新的共同貨幣。
於是每當美國政府缺錢的時候,他們就可以放心的印鈔,然後用那些美鈔到國外買東西。九、 但是即使普亭垮了,美國取消對俄羅斯的所有製裁,中國的行為模式也會發生永久的改變。
而偏偏現在排名第二的沙烏地阿拉伯也在鬧脾氣,他們威脅美國說,他們以後賣石油給中國的時候打算收人民幣。就算中國自己本身不生產的產品,中國也可以去進口來轉賣給俄羅斯。
十一、 所以我們還是講個比較開心的事情吧:中國加上俄羅斯,只有一樣東西他們造不出來,那就是高階的IC晶片。如果將來中國跟美國發生了嚴重的衝突,那他們手上大量的美元跟債券,以及其他在美國的各種資產,都可能會被美國政府沒收。